如今,什么街边小吃最流行?不是豆腐干,也不是羊肉串,而是近期席卷上海的“烤鱿鱼”!这东西闻一闻香味扑鼻,咬一咬筋道十足。价钱嘛,才2块钱一串!物“美”价廉——烤鱿鱼很快“适销对路”,烤鱿鱼小摊贩的生意自然十分红火。
上周末,笔者在两天里连续11个小时对市内部分烤鱿鱼摊位进行跟踪采访,结果发现,香味扑鼻的烤鱿鱼存在着严重的卫生隐患……
邯郸路某弄堂 泛白的鱿鱼泡在浑水里,水面上飞舞着苍蝇……
11月23日上午,笔者在五角场邯郸路某弄堂发现了一个烤鱿鱼摊位。
隔三五分钟,这里就会有人光顾。摊主是位中年妇女,她也不吆喝,只是低头静静地摆弄着手中的鱿鱼串。笔者上前买了一串,边买边问:“你的鱿鱼真大,哪里买的?好吃不好吃?”她说:“鱿鱼越大越好吃,咬在嘴里特别有筋道……”
不久,从她身后走来一个穿黑夹克的男孩,手里端着一整盘串好的鱿鱼串。看来,后面弄堂就是“加工”鱿鱼串的地方。笔者随那个男孩绕到后弄堂,只见男孩正把一串串鱿鱼“串”起来。他面前摆着两只大盆,泛白的鱿鱼泡在盆里,盆里的水已经浑浊不堪。苍蝇围着水盆漫天飞舞,男孩对此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了,也不驱赶它们。
天冷水凉,男孩拖着两条长长的鼻涕,不时用手抹一下鼻子,接着就用那只手去捞鱿鱼——自然,他的鼻涕也进了泡鱿鱼的水里。
武胜路某路口
烤鱿鱼的铁板与汽车尾气近在咫尺……
11月23日下午,笔者来到位于人民广场南侧的武胜路。刚走到路口,便闻到扑鼻的香味,是烤鱿鱼!果然,在这条不长的马路上,聚集着大约七八个烤鱿鱼摊位。每个摊位的生意都不错,“烤鱿鱼”的叫卖声此起彼伏,有的摊位甚至还派伙计站在人行道上“拉客”:“2元一串,请您尝尝!”
这里是若干条公交线路的始发站——此时正值下班交通高峰,路面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公交车。这些车辆每时每刻都在排放着大量尾气,而那些烤鱿鱼的铁板距汽车尾气仅咫尺之遥!
在这种环境下烤出来的鱿鱼,卫生状况能让人放心吗?笔者随机问了几名手拿烤鱿鱼的路人,他们大都对此表示无所谓。“现在尾气都加了净化装置,比以前干净多了,没关系吧?”一位中年人小声嘀咕着,他似乎难挡鱿鱼香味的诱惑,仔细瞧了瞧手里的鱿鱼:“蛮干净的嘛。”还有一个女孩小心翼翼地问:“我就吃这一串,应该没什么问题吧?”
突然,一位正在烤鱿鱼的伙计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——可能是辛辣的调料呛了他。因为手里拿着东西,他不方便伸手捂住鼻口倒也罢了,但他居然既不低头也不转头,几个喷嚏全“奉献”给了烤鱿鱼串。
“再生油”是怎样“炼”成的?
11月24日上午,笔者再次来到五角场。这次想要了解的是烤鱿鱼摊位“究竟用什么样的油烤鱿鱼”。铁板烤了一定时间后,上面会有很多残渣和剩油。这时,摊主往往会用铁铲把这些东西刮净,铲到一个小铁罐里。然后拿起手边的塑料瓶,将一些新的油状液体倒在铁板上——表面看来,摊主经常更换油料,似乎很有“职业道德”。
“机关”就在那个收集残渣剩油的铁罐里!笔者在一个摊位前发现,这种铁罐内部分上下两层,中间用纱网隔开。残渣剩油铲进铁罐后,经过纱网的过滤,剩油会慢慢渗到罐底,在“成色”上与新油无异,摊主再把罐底的剩油倒进盛“新油”的塑料瓶里。至于纱网上沉淀的残渣,摊主也不会“糟蹋”。人少的时候,摊主会把残渣撒在铁板上“炼油”。残渣遇热不久就变软、熔化、冒泡。炼出来的油,摊主再把它留在铁板上做“锅底油”,以备下一次煎烤。
看到这里,笔者恍然大悟:“再生油”是这样炼成的——新油变剩油,剩油滤“新油”,残渣炼“锅底油”……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,这种油会致癌。
他们常常和执法者“捉迷藏”
五角场一位执勤巡警告诉笔者,针对五角场地区的烤鱿鱼摊位,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多次管理。“坦白地讲,成效不大。”据他亲眼所见,这里烤鱿鱼的摊位多布置了专人“望风”。“我们的车刚靠过来,望风的人一喊,他们全跑了。”摊位跑了,地面却一片狼藉:踢倒的油瓶,打翻的鱿鱼串……摊主一般不会跑远,他们会躲在弄堂里,等管理人员走了,立刻又返回原地。“简直像是在‘捉迷藏’!”
就算对摊主进行处罚,收效也不大。“烤鱿鱼本小利大,罚完以后他们接着卖——一天就能把罚款再‘赚’回来。”巡警无奈地说:“除非没人吃了,否则实在没办法管……就像毛蚶一样,你说现在还有谁敢吃?没人敢吃,就没有人会卖!”